?
A+ A-

應(yīng)家鄉(xiāng)之邀回青州探親

來源:濰坊晚報   發(fā)布時間:2023-01-08 09:52:49

 范公亭

  

青州駐防旗城圖

  黃裳為青州駐防旗人后裔。1989年,他先偕夫人回鄉(xiāng)探親,后參觀了李清照紀(jì)念館、范公亭、青州博物館,登上了云門山,游覽了偶園,并且一一寫下詳細(xì)的日記。他對衡王饒有趣味,并對《紅樓夢》中有關(guān)“恒王”的段落情節(jié)進行了一番分析。

  回鄉(xiāng)參觀多處古跡 一一寫下詳細(xì)日記

  黃裳為青州駐防旗人后裔,一生曾兩次回過故鄉(xiāng)。第一次回青州,是1949年冬天。黃裳從香港回北京,乘火車途經(jīng)青州膠濟路時,特意下來在站臺上徘徊了一會兒,時間雖然短暫,卻是他第一次踏上故鄉(xiāng)的土地。

  40年后的1989年11月8日,黃裳應(yīng)青州當(dāng)?shù)貓笊缰?,偕夫人朱光?ldquo;正式”回鄉(xiāng)探親,青州方面接待精心周到,黃裳徐徐而行,收獲頗大。

  他先后參觀了李清照紀(jì)念館、范公亭、青州博物館,登上了云門山,游覽了偶園,并且一一寫下詳細(xì)的日記。

  黃裳參觀位于范公亭內(nèi)的李清照紀(jì)念館,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:

  這是一座新建的小四合院,正面一楹,題“歸來堂”,用的是《金石錄》后序中的典故,極恰切。幽靜的庭院,布置著一些黃色的菊花,有意無意地切合了李清照“簾卷西風(fēng),人比黃花瘦”的詞意。這地方實在比趵突泉畔的紀(jì)念堂來得好,好在清幽靜謐,幾乎沒有游人,盡可供我們隨意徘徊。建筑是新的,但含有一種幽幽的古味,在施工時沒有濫用金碧,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。李清照和趙明誠婚后,在青州過了一段神仙般的日子,金石書史,是他們的最好伴侶。及至鼙鼓動地而來,他們的好夢醒了。故鄉(xiāng)的人民卻希望將他們的舊夢永遠(yuǎn)留在這座歸來堂里,這是多么深厚的情意啊。

  接著,他又參觀了與李清照比肩而立的范公亭。黃裳深情地描寫:

  兒時常常從大人的談話中聽到范公亭的名字,知道這是故鄉(xiāng)的名勝,是春秋佳日人們游賞的去處。眼前的范公亭只是一座小小的亭子,亭中和四角都點綴著盛開的盆菊。四圍是一片參天的樹林。兩株唐楸、一株宋槐,郁郁蔥蔥,是其中年紀(jì)最大的。院子里有幾座石碑,最舊的是明嘉靖癸未陳鳳梧的詩碑。亭后正室有范仲淹的塑像,端坐戴冠,形貌甚古,不同于常見的泥塑,應(yīng)該是有來歷的……范仲淹還是一位著名的詞人,雖然留下的作品不多,但“碧云天,黃葉地……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。明月樓高休獨倚,酒入愁腸,化作相思淚”這樣的句子,是使人不易忘記的。他更著名的文字是一篇《岳陽樓記》和其中的兩句話,“先天下之憂而憂,后天下之樂而樂”。這樣的胸襟懷抱,出之于“胸中自有數(shù)萬甲兵”的范老子之口,終于成為中國知識分子最崇高的理想品德規(guī)范,不知道給了世世代代多大多深的影響。寫下這千古名言的與作有纏綿悱惻好詞的是同一個人,這就不能不使人于肅然之余更感到異常的親切了。

  對于衡王府與衡王府午朝門的兩座石坊,黃裳表現(xiàn)出濃厚的興致。他描寫石坊:“這是高約五米的兩座三孔石坊,四根方柱前面都雕有麒麟,坊上是云龍紋樣,古樸莊重,是明代中期石雕的佳品。”還與夫人在石坊前合影留念。

  對衡王饒有趣味 析《紅樓夢》段落

  黃裳對衡王饒有趣味,是因為《紅樓夢》里提到過他。黃裳與紅學(xué)家周汝昌中學(xué)時曾居同一寢室,兩人對《紅樓夢》情有獨鐘。黃裳對《紅樓夢》的研究也頗有造詣,他在看了午朝門的兩座石坊、讀了青州政協(xié)贈送的歷史資料后,寫道:

  《紅樓夢》的作者是特別注意泯去小說的時代背景的,不但不寫朝代年號,連官職、服裝、儀制、建筑、鋪陳這些細(xì)節(jié)也都寫得迷離惝恍,使考古家也為難,摸不準(zhǔn)它說的是何朝何代之事。這在作者是有不得已的苦衷的。但在七十八回大書將近結(jié)束之際,晴雯被逐病死的緊要關(guān)頭,卻分出大半回篇幅,特寫了青州恒王侍姬林四娘的故事。曹雪芹的用意何在,實在值得思索。至今紅學(xué)家對此似乎也沒有做過專題研究。小說由賈政口中轉(zhuǎn)述這樁故事,說“當(dāng)日”,說“次年”,說“黃巾赤眉一干流賊余黨”,說恒王被殺,林四娘戰(zhàn)死,說“朝中自然又有人去剿滅”,一直說到“昨日又奉恩旨”,恩獎“前代以來”應(yīng)加褒獎各項人等。這就說得清楚不過,恒王就是衡王,“前代”則是明朝,“昨日”所奉無疑也是清朝的恩旨了。

  ……

  這在全部《紅樓夢》中,實在是奇怪的極少諱飾的筆墨。說作者有家國之痛固然是無稽之談,說他對農(nóng)民起義軍有什么好感,怕也不妥當(dāng)。他以《姽婳詞》引出《芙蓉誄》,大抵還是出于對女性的尊重與贊揚。“何事文武立朝綱,不及閨中林四娘”,說得何等明白。而晴雯在一場惡斗中終于敗死在封建勢力之手,其悲壯,恐怕還要遠(yuǎn)遠(yuǎn)超過林四娘的沙場戰(zhàn)死。在這里主從的位置也是安排得很清楚的。曹雪芹寫林四娘,目的還是為了寫晴雯,作者破格使用了濃墨重彩,這并非兩個平行的互不相干的故事,而是一個有機組合的整體。看來大致是不錯的。

  可見黃裳對此素有考訂,更盼望鐘情于《紅樓夢》研究的學(xué)者專家,能夠解開這個謎底。

  回祖居之地了心愿 遺宅仍在見到堂兄

  11月9日,黃裳去青州北城村。北城原是清朝在京城之外的駐防旗城。雍正八年(1730)建,歷時三年告竣。進駐青州旗城的達(dá)4700余戶,1萬多人。官兵總計2473名,稱為駐防滿洲旗兵,是清政府的一支重要軍事力量。在第一次鴉片戰(zhàn)爭中,江防要地鎮(zhèn)江遭受英軍進攻,清政府命青州旗兵火速馳援,400多青州兵連夜出發(fā),到達(dá)后,同守軍一起,與英軍展開殊死戰(zhàn)斗。城防失守后,許多青州兵抱住登城之?dāng)常瑝嬄涑菢桥c敵人同歸于盡。

  恩格斯在《英人對華的新遠(yuǎn)征》一文中高度評價了鎮(zhèn)江守軍:“駐防旗兵殊死奮戰(zhàn),直到最后一人,如果這些侵略者到處都遇到同樣的抵抗,他們絕對到不了南京。”辛亥革命以后,清廷垮臺,駐防旗兵逐漸衰落,最后湮滅于歷史。然而,“流水的兵”沒有了,“鐵打的營盤”旗城還在。

  這里是黃裳的祖居之地,好幾十年不與家鄉(xiāng)通訊,親屬情況無從尋訪,此次一行,終于了卻心愿。

  意想不到的是,黃裳居然見到了一位77歲的堂兄,而且還住在祖遺的老宅里。“在觸目皆是拆建的新宅群中,這一排老屋竟自保留了下來,不能不使我感到意外。不獨晤見了親人,而且得見祖輩居住的屋宇庭院,不能不說是此行的一大收獲。”

責(zé)任編輯:邢敏

數(shù)字報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