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當前位置:濰坊新聞網(wǎng) > 文化視界

文物會說話丨貫耳納良言 ——清青花花卉貫耳瓶

來源:濰坊新聞網(wǎng)   發(fā)布時間:2024-07-05 10:35:49

貫耳納良言——清青花花卉貫耳瓶

◎崔斌

  貫耳瓶是古代工匠燒制瓶式的一種,瓷制。因頸部兩側(cè)貼附雙耳,故名。器形仿漢代投壺式樣,一般直頸較長,腹部扁圓,圈足,頸部兩側(cè)對稱貼豎直的管狀貫耳。

清青花花卉貫耳瓶 (資料圖片)

  貫耳瓶起源于漢代的投壺,投壺又叫“射壺”“矢壺”。投壺是古代的一種禮儀和游戲。而投壺禮來源于西周時期的射禮。當時諸侯之間進行國事外交,宴請賓客時的禮儀之一就是請客人射箭。由于庭院不夠?qū)掗熁蛘哂捎谫e客眾多,或者有的賓客的確不會射箭,故以投壺代替彎弓。春秋時期之后,投壺便逐漸替代了射禮,成為諸侯國之間宴會的一種禮儀。

  《禮記·投壺》記載:“投壺者,主人與客燕飲講論才藝之禮也。”可見玩投壺須分主賓,有飲酒助興,有理論和才藝的展示,是一種貴族游戲。

  貫耳瓶的兩只耳朵呈直管狀,某種程度上也有勸誡君王廣開言路、善于納諫的含義,這也是貫耳瓶得到歷代皇室青睞的一個原因。

  貫耳瓶始燒于隋代,宋代南北窯場普遍燒造,在哥窯、官窯、龍泉窯等多有燒制,流行于宋代。進入元代,貫耳瓶就逐漸變成了一種脖子細長的高挑造型,唯一不變的是器身始終帶著兩個耳朵。明清貫耳瓶又有新的發(fā)展,按當朝的釉色、紋飾方面來延續(xù)宋代風格。從雍正到乾隆,涌現(xiàn)了不少經(jīng)典的貫耳瓶瓷器。

  故宮博物院藏清雍正青花海石榴貫耳瓶,白釉微泛青,青花呈灰藍色,暈染。頸飾海水紋,耳繪回紋,肩飾蕉葉紋,腹繪纏枝石榴紋。該器青花發(fā)色、釉面、紋飾及造型皆仿明宣德時期的青花貫耳瓶。

  故宮博物院藏清乾隆青花荷蓮紋貫耳瓶,頸、肩、腹部均繪荷蓮紋,輔以海水紋邊飾。此瓶肩部設計較寬,器物有穩(wěn)重感,造型為乾隆時新創(chuàng)。

  中國國家博物館的青花纏枝蓮紋貫耳扁瓶,器呈扁圓形,豐肩,長圓腹。通體青花裝飾主題紋飾為纏枝番蓮紋,輔助紋飾有如意云頭、變體蓮瓣紋等。造型雋秀,青花發(fā)色濃艷,為乾隆青花瓷的典型器。

  青州博物館的清青花花卉貫耳瓶,口徑7厘米,高40厘米,底17厘米。直口,長頸,豐肩,鼓腹,腹下內(nèi)收。頸飾對稱貫耳,頸飾青花折枝花兩組,肩繪青花纏枝花一周,腹部主題紋飾繪青花瓜果紋三組,腹下飾蕉葉紋。

  此器端莊典雅,質(zhì)樸古拙,剛中帶柔。胎體精細,修胎一絲不茍,厚薄均勻。釉面光亮瑩潤,青花發(fā)色濃重艷麗,色調(diào)深藍,釉面瑩潤如玉,青花沉胎滄桑感十足。

  這件貫耳瓶上面的纏枝紋是瓷器裝飾的紋樣之一,因其圖案花枝纏轉(zhuǎn)不斷,故稱纏枝紋。構(gòu)圖機理是以波狀線與切圓線相組合,作二方連續(xù)或四方連續(xù)展開,再在切圓空間中或波線上綴以花卉,并點以葉子,形成枝蓮纏繞的纏枝紋。纏枝紋興起在宋代,元、明、清三代盛行纏枝紋,多作主題裝飾出現(xiàn)。

  瓜果紋始見于唐代,唐宋兩代陶瓷器上以葡萄紋和石榴紋較為多見,有纏枝葡萄、嬰戲葡萄、嬰戲石榴等圖案,寓意多子多孫。元代青花瓷器上常以瓜果紋組成秋實畫面,如青花大盤上多繪葡萄、西瓜、芭蕉與花草組成的秋實圖案。明清兩代陶瓷器上,瓜果紋樣增多,表現(xiàn)方式有圖案性與寫實性兩類,以青花、釉里紅、彩繪及雕刻等多種手法及色彩表現(xiàn)石榴紋、荔枝紋、葡萄紋、枇杷紋、桃紋、西瓜紋、蘋果紋、櫻桃紋等,并在吉祥觀念影響下,形成豐富多彩的吉祥紋飾。

  蕉葉紋指以芭蕉葉組成的帶狀紋飾,特指以蕉葉圖樣作二方連續(xù)展開形成的裝飾性圖案,裝飾性強,線條簡潔規(guī)整,主要以劃花為表現(xiàn)手法。

  芭蕉別名綠天、扇仙,綠蔭如蓋,扶疏可愛,適合種植于庭中、窗前或墻隅?!度悍甲V》中更有說道:“為窗左右,不可無此君。”也有諸多名句寫到芭蕉,如:“芭蕉葉葉為多情,一葉才舒一葉生。”“天地入喻指,芭蕉自觀身。”

  而蕉葉紋作為一種瓷器裝飾圖案,也有其獨特美好的寓意。如芭蕉的葉大,“大葉”諧音“大業(yè)”,寓意大業(yè)有成、家大業(yè)大。

  遙想當年士大夫的宴會之上,主人手捧箭矢,侍者捧壺而立,在主人再三熱情邀請后,賓客恭敬不如從命,行投壺之禮。司射拿著籌碼等裁判工具,掌握著壺的規(guī)格、箭矢的多少、酒器的品種、籌算的方法,記錄著勝負,及時地按照投壺的制度賞罰?;蛲吨?,或失手,賓主在一片喝彩喧嘩中,極盡了歡愉。而宮廷宴飲時,多用宮女代為投擲。李白就曾在觥籌交錯里,欣然賦詩道:“帝旁投壺多玉女,三時大笑開電光。”

  古時的君王徜徉于書房,鑒賞著文玩之時,不免駐足于貫耳瓶邊,想起來這一器物的寓意,凝視它直管形狀的耳朵,再次自省:今日是否敞開心扉去傾聽臣子們的勸諫,那一些良言雖然逆耳,可是真的入了心,會讓自己清醒地關照江山社稷,撥散迷霧去開啟一片天地的清明。

責任編輯:平小娜

文化快訊查看更多

濰坊日報社主辦   網(wǎng)站備案號:魯ICP備10207392號-1   魯公網(wǎng)安備 37070502000004號   新聞許可證編號:37120180034

新聞熱線:0536-8196500   廣告熱線:0536-8196033   郵箱:newswf@126.com   濰坊國際風箏會

版權所有:濰坊日報社(濰坊報業(yè)集團)   濰坊新聞網(wǎng)絡傳媒有限公司 ? 2007-2021   網(wǎng)絡內(nèi)容從業(yè)人員違法違規(guī)行為舉報  “涉互聯(lián)網(wǎng)算法推薦”專項舉報渠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