?
A+ A-

典籍記載 洵為奇觀

來源:濰坊晚報   發(fā)布時間:2024-08-31 15:05:25

  

  與《冥報記》合并出版的《廣異記》。(資料圖片)

  《濰縣志稿·雜稽》載“濰州柳毅”及張昭潛所撰《濰柳毅祠辨》。

  別畫湖最早見于《水經(jīng)注》,后又在《廣異記》等古籍中有所記載,但具體位置不詳。別畫湖又名朕懷湖、蝶湖等。清代濰縣城里人郭麐沿白浪河北上,尋找典籍中的別畫湖,竟發(fā)現(xiàn)了河水下游有一個叫“別畫”的村莊。

  別畫湖位置不詳

  古典文籍有記載

  酈道元,字善長,范陽涿州(今河北涿州)人。北魏時期(386—534)著名地理學家、文學家,在蹭蹬坎坷的官宦仕途中,留心地輿,潛心研究,檢閱典籍1000余種,“讀萬卷書,行萬里路”,風雨跋涉,周歷山川,矢志為古老的地理書籍《水經(jīng)》作注,苦心孤詣,皓首窮經(jīng),寫成了傳世地理名著《水經(jīng)注》,煌煌32萬余言,后世贊譽為“《禹貢》之忠臣,班志之畏友”。別畫湖最早見于這一傳世名著中。書中記載:望海臺東有別畫湖,“亦曰朕懷湖。湖東西二十里,南北三十里”“一名蝶湖”。酈道元青少年時,因父親酈范官青州刺史,曾居住于青州(治所在今青州),與濰北海濱區(qū)域只距百余里,極有可能實地考察過湖泊。世代相沿,地方志書《大清一統(tǒng)志》《山東通志》等都沿襲這一說法。但大多記載簡略,語焉不詳,有的甚至以“湖不可考”“不詳”等草草結(jié)束。

  1941年,《濰縣志稿》鐫版行世,編纂者爬羅剔抉,在“別畫湖”條下記下了這樣一段文字:“《水經(jīng)注》:別畫湖,亦曰朕懷湖。湖東西二十里,南北三十里。即今永安湖、高莊洼、蓮花坡、常寨洼、黃蕎洼。在縣北五六十里。按,《水經(jīng)注》既云東西二十里,南北三十里,則其面積為六百方里。又《廣異記》云:‘望海臺側(cè),有別畫泊。’望海臺即今禹王臺。此其涯岸之見于古籍者?!洞笄逡唤y(tǒng)志》云:湖不可考。”“《山東通志》為之疏。但通志謂‘散水泊’,當別畫湖故跡。所及散水泊,即黃蕎洼,此不過指其一部而言。未詳。”

  偌大“六百方里”的湖泊,限于志書敘述簡明的語體要求,不足250字,遺憾地留下“未詳”的結(jié)論。何為別畫湖,具體在什么地方?

  綜合《濰縣志稿》所述,加之清代的通志曾載“(大灣口)莊東有泊子莊,東南距別畫莊二十里,土人稱其間為散水泊,其地當為別畫湖故跡所及”。據(jù)此,可以推斷當時別畫湖的范圍:東至昌邑市的東永安村,西至禹王臺村,北至橫里路、西利漁一線以南,南至固堤村北,東西、南北各約三十六里。

  猛虎報恩柳毅傳書 神話傳說因湖而生

  《廣異記》,唐代前期的志怪傳奇小說集,作者戴孚,譙郡人,唐肅宗至德二年(757)登進士第,擔任過校書郎、饒州錄事參軍等職,卒年57歲。書大抵作于唐代宗大歷(766-779)年間,作者去世后,其兒子請詩人顧況為書作序刊行。在這部聞名于文學史的志怪小說集中,有著關(guān)于別畫湖的兩個神話故事。

  其一:“唐建中初,青州北海縣北有秦始皇望海臺,其側(cè)有別畫泊。”漁人某結(jié)草庵居住其中,深睡欲醒時,忽覺身邊有猛虎蜷伏,以爪輕輕撫摸,并舉爪向漁人示意,原來虎爪中有一長長木刺。漁人心生憐憫,為其拔除。此后,人與虎結(jié)為密友,猛虎時常銜來麋鹿、綢緞等接濟漁人貧困。一日大水將至,猛虎預(yù)先得知,拆除草庵,漁人遷居別處,躲過大水災(zāi)難。報恩完成,自此猛虎不復(fù)再來。

  其二,內(nèi)容與人們耳熟能詳?shù)?ldquo;柳毅傳書”故事如出一轍,只不過主人公的姓名是“三衛(wèi)”,男女主人公初識所在不是洞庭湖,而是華山,投書的神仙洞府自然就處在了別畫湖畔上。后世文人甚至懷疑,“柳毅傳書”以《廣異記》“三衛(wèi)故事”為藍本衍繹而來。以神傳神,柳毅成為了北海(濰縣古稱)人,在不可考的歷史歲月里,邑境東部的一個小村中,甚至建起了柳毅、龍女雙廟并立的神祠。以致清代濰縣地方文人張昭潛寫下過《濰柳毅祠辨》,文中寫道:“柳毅豈非三衛(wèi)之訛乎?”

  神話故事,多依托名山大川或風景勝區(qū)而產(chǎn)生,故事證明:早在初唐時期,別畫湖不僅早已存在,并且以其非凡的氣勢名聞遐邇。

  郭麐探尋別畫湖 詩中還有別畫莊

  故事里的事,不去說它。有的人卻天生較勁,格外認真,沿著典籍里語焉不詳?shù)挠涊d,來尋找別畫湖了。

  郭麐,字子嘉,濰縣城里人,生活于清代下半葉,出身落沒的名門世家,家學淵源,學富五車。但坎坷的人生遭遇,卻使他隱居鄉(xiāng)間,腰鐮荷鋤,與田間野老和鄉(xiāng)村牛羊為伍。在這樣的逆境中,其醉心鄉(xiāng)邦文獻,搜集殘碑敗石,博覽勘驗群書,有《濰縣金石志》《濰縣古城考》《濰言》等地方文獻的翹楚之作傳世,并多有大于河古名“渏水”、《映房造像碑》為北魏時古碑、邑東塔山古稱“霹靂山”等歷史考證。

  別畫湖屢見于文獻,當然成為郭麐不能釋懷的情結(jié)。沿白浪河北上,一路尋找而來。不虛此行,在河水下游兩岸那些如豆的小村里,發(fā)現(xiàn)了一個叫“別畫”的村莊。元代末年立村,因臨湖而居,故名“別畫”,后又分為前、后兩個“別畫”莊(位于今寒亭區(qū)固堤街道)。想必郭麐到來時,小村還處在水勢汪洋的湖洼岸上,于是,在郭麐書稿《濰縣竹枝詞自注》中出現(xiàn)了這樣的詩句:

  鳥影魚波菼蒼蒼,白狼左近官亭旁。

  古別畫湖即此水,不須更問別畫莊。

  官亭,亦為小村名,東距別畫莊五里許。至于湖的范圍,詩人未敢臆斷。詩后附有小注:“菼,比荻而中微空。比葦堅細,而節(jié)間有黑色。在荻、葦中自為一種。別畫湖凡有三說:一說即今(濰)縣北少東四十余里別畫莊后,再北少東十余里高莊洼;一說即縣北少西五十余里望臺東,白狼河西,接官亭洼;一說凡縣之北洼,皆為別畫湖。按:此三說及《水經(jīng)注》‘白狼水經(jīng)平壽縣故城東,西入別畫湖’之說,唯近官亭洼近是。然詢之土人,皆知有別畫莊,不復(fù)知有別畫湖矣。”

責任編輯:邢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