?
A+ A-

衡府花園 依湖而建

來源:濰坊晚報   發(fā)布時間:2024-08-31 15:24:17

  

  清光緒《濰縣鄉(xiāng)土志》中記載的楊石民詠別畫湖詩句。

  明代衡王府花園,相傳是借別畫湖風光建成的天然花園,區(qū)域迤邐廣袤。清乾隆版《濰縣志》中“洪都撫祠”條下記載了“水地”,水地即稻田。濰縣全域皆為旱地,唯別畫湖中能夠蒔稻。此處所記“水地”當在湖畔,或并臨近王府花園。

  青州為明衡王封地

  王府花園借湖成園

  走上舊時的濰北平原,樹木掩映,青草紛披,小村點點,依稀在望。查閱地方志書,小村的名稱,讓人走進了幽遠而迷蒙的詩情意緒中。自濰城北行五十余里,在大于河西畔,有兩個“花園”村(在今寒亭區(qū)高里街道),在前者名“馮家花園”,稍后者名“韓家花園”,舊時窮鄉(xiāng)僻壤,何來花園之名?再北行十余里,有小村名“報莊”,因村莊較小,又名“報莊子”。俗傳舊時報馬鑾鈴(封建時代官員出巡轎輿的先頭儀仗)常響于此,因此而得名。地處斥塷,臨近海濱,卻鸞鈴頻響,匪夷所思。

  其實,這樣的村名并非空穴來風。相傳,此地明代建有衡王府花園。史書記載,明朝憲宗朱見深第七子朱佑楎(huī),成化二十三年(1487)封為衡王,弘治十三年(1499)就藩青州。明代,濰地距青州治所120余里,為衡藩封地,建有王府花園當不為妄談。

  由報莊子村稍南東去,跨越大于河、小于河、白浪河等多條河流,有村莊名“官亭”,相傳村中舊有接官亭,亦為衡王府花園所設。自花園莊至官亭莊,東西相距約40余里,差不多包括了別畫湖的東西里數(shù)??梢韵胂?,衡王府花園是借別畫湖風光建成的天然花園,區(qū)域迤邐廣袤。春來漣漪蕩漾,正可俯湖觀魚,夏至紅荷盛開,相宜飲酒賦詩。秋時遠眺望雁,冬日放鷹逐兔。扈從如云,作威作福。車來馬還,恣意淫樂。“報莊”、接官亭成為必設的去處。

  小村無語,任憑光陰流淌。然而,如豆小村也見證著湖泊昔日風光的美好。不然,王府何以遠來一百余里,在這一區(qū)域建成花園?

  乾隆《濰縣志》中所記水地 或為別畫湖

  以小村為證,花園在人們的想象和推理中存在著。但歷史從不向推理和想象屈膝跪拜。

  幸好,地方志書中透露著衡王府花園的蛛絲馬跡。清乾隆版《濰縣志》記載:“舊有洪都撫祠,在城里文廟街東南畔,奉祠都撫洪公。公諱朝選,福建同安人,明辛丑進士。濰城北有明封衡府,水地無多。后侵占民地,招納亡命,追人征輸,奪人婦女。洪公廣詢密訪,得其惡狀。乃上疏陳請,執(zhí)其渠魁,立置之法。返其侵地,復歸之民。民感恩祠之。舊有碑記。后奸人獻地衡府,本圖報仇,率黨眾撤其碑而碎之,今無存矣。祠亦無蹤。”

  督撫,總督和巡撫的統(tǒng)稱,明朝中央政府處理地方事務而臨時派遣的官員,至明中葉成為常設職務。查有關史料,洪朝選,福建泉州府同安縣人,字舜臣,號芳洲。25歲時考中進士。先后任戶部主事、操江提督、刑部左侍郎。

  值得注意的是,志中“洪都撫祠”條下記載了“水地”,水地即稻田。據(jù)后來發(fā)現(xiàn)的史料證明,濰縣全域皆為旱地,唯別畫湖中能夠蒔稻(即插秧)。此處所記“水地”當在湖畔,或臨近衡王府花園。

  “雨霽營陵北,秋高別畫湖。輕舠歌棹下,琴鶴與狂徒。寒月流菰米,驚濤沒雁離,馀歡憐未罷,暝色到山隅。”明末清初,濰縣詩人楊石民吟詠別畫湖詩句收錄在《濰坊志稿》中,也佐證了別畫湖的存在。

  王姓青年打死惡鷹 為躲禍事隨舅姓郭

  出濰縣舊城北行20余里,有“張氏”村(在今寒亭區(qū)開元街道),村中王姓為濰邑中第一望族,遠祖可追溯到宋代景佑年間,后世子孫遍及全國各地。王姓祖塋內(nèi)有古松二株,龍干虬枝,粗可數(shù)人合圍,相傳亦植于宋景佑年間,地方志書多稱為“邑中古木之冠”。

  明末清初,濰縣城里文人舉子郭知遜寫下《二松行》古風一篇:詩前有小序:“二松在祖塋,龍蟠虬曲,森郁參天。每發(fā)一甲,則一枝裒(póu)然竟秀,最為奇驗。”讀之不禁詫異,王姓祖塋之樹,竟移栽到郭姓祖塋中。

  郭知遜,《濰縣志稿·人物·事功》卷中有傳:“字生白,號泰滄。”“順治丙午成進士,丁亥授江都(縣)令。江都當亂后,百廢待舉,知遜頗具治繁理劇之才。次年戊子,年四十八,竟卒于任。”封建時代極為重視宗族世系,對于步于仕途的文人舉子,更是不敢越雷池一步,這樣寫在詩序中,必有原因。

  究其原委,在張氏村王姓宗族間,世代有“郭王一家”的說法。傳說,青州衡王府在倚別畫湖建成花園后,雇用兇橫奴仆看守,并訓練獵鷹,供王爺?shù)酱藝C取樂。奴仆倚仗王府權勢,橫行鄉(xiāng)里,踐踏良田,以致放鷹抓人面部,使過往人等血流滿面,以此取笑為樂。鄉(xiāng)人敢怒而不敢言。張氏村王姓青年,孔武有力,生性剛烈,專好抱打不平。由此路過,正逢惡鷹低空輪翅,猛然向一行人臉上抓去。青年見狀怒不可忍,猛力抓住鷹腿,當空摔下,將惡鷹摔死。豈知,這一來惹下了塌天禍事。兇鷹為“海東青”之類,是名貴珍禽,衡王視如珍寶,弄不好是家破人亡的事情。青年隱姓埋名,潛至濰縣城里,隨舅父改為郭姓,世稱“張氏郭”,由此成就了“郭王一家”的宗族親緣關系。

  宗族間的故事可能存有附會傳說色彩,但世代流傳的“張氏郭”實有其族,無可辯駁,從歷史記載的點滴中,證實著衡王府倚湖而建花園的真實存在。

責任編輯:邢敏